新型的裂纹测深仪RMG 4015 可测量铁质材料、奥氏体钢工件,同时可用于铜、黄铜、铝和其它非铁质材料。它按照电位探头原理操作:一个带有四个弹簧式、镀金触针的探头横跨于工件裂纹处检测。持续的交流电经两个探针进入工件;另外两个探头测量电流通过裂纹底部后电压的下降值。仪器的交流电利用趋肤效应,即电流在导体表面流动,因此也就是沿着裂纹的轮廓。操作和测量值信息是由测量仪的微处理器控制,避免了由于错误的、接触而导致的错误测量和误操作现象出现。检测报告可通过RS232 串口线从小型打印机(可按附件提供)打印,也可使仪器同PC 通信(通过STATWIN 2002 软件)。
此PC 须使用Windows 操作系统,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测量值,而且可提供数据管理和图表显示。此外,也可新建检测报告或其他文件。
![]() | ![]() |
电位探头方法裂纹深度的确定是基于对金属工件表面两点的电阻测量。如果两点间存在裂纹,
则其电阻值高于无裂纹时的电阻值。在未知深度时阻值将升高。在这个新方法中,采用了四电极技术:

电位方法测量裂纹深度
两个电极 Sl 和 S2 产生持续电流穿过工件。测量另两个电极Ml 和 M2 之间的电压值U,其间的电阻值与电压呈正比。因此,电压值U 由未知的裂纹深度h,已知的测量极距离2a,电流极距离2s 和材料的电磁特性决定。如果使用交流电(AC),因趋肤效应,电场和电力线就在表KARL探测仪RMG 4015面以下区域通过。同时,电流密度增强。下面给出的穿透深度公式是根据频率和材料特性得出的。